Twitter Updates

Twitter Updates

    Follow me on Twitter





    2009年1月25日星期日

    大红灯笼高高挂

    回顾了大红灯笼高高挂,对于结尾处西皮流水的一段很有兴趣,搜索了一下关于其中的京剧唱段的背景知识,找到一篇博文:

    原始链接:http://knospe77.blog.163.com/blog/static/48936367200865101551386/

    一个朋友跟我说起《大红灯笼高高挂》中有不少京剧唱段,赶上我闲着,就从网上重温了一遍这部电影。随手记下片中出现过的京剧唱段,胡乱说说。
    影片30分钟左右,老爷住在四太太房里,三太太又以病为由来请老爷,老爷没去。第二天天不亮,传来了三太太唱戏的声音,三太太唱的就是这段:《红娘》——四平调看小姐做出来许多破绽,对红娘偏用着要巧语花言。 本来是千金体大家风范,最可怜背人处红泪偷弹。盼佳期数不尽黄昏清旦,还有个痴情种呀废寝忘餐。非是我愿意儿传书递简,有情人成眷属不羡神仙。
    前面三句在片中是用一种遥远的声音唱出来的,不仔细听几乎听不清,说明前三句与剧情关系不大。第四句“背人处红泪偷弹”却是渐渐清晰,随后落实在三太太梅珊一身红帔上。她穿的并不是红娘的行头,所以唱出的也不是红娘的话,而是她自己的心声。“盼佳期”无非是盼“捶脚”,至于最后“有情人成眷属不羡神仙”则是梅珊的美好愿意了。
    38分钟,颂莲跟老爷呕气,老爷去了三太太院子里。四太太一人神情落没地走在楼顶上,传来三太太的声音:《红娘》——西皮流水叫张生隐藏在棋盘之下,我步步行来你步步爬。放大胆忍气吞声休害怕,这件事倒叫我心乱如麻。可算得是一段风流佳话,听号令且莫要惊动了她。
    片中演唱的流水节奏比正常的似乎都要慢许多,不知道为什么。不过要不这样观众们也许听不清楚了。这段流水在京剧中的情节是红娘引着张生去会莺莺,而在片中的隐语则像是三太太对她的相好高医生的心里话。特别是这段流水中第四句,通常唱法是“跟随我小红娘就能见着她”,当然也有唱成现在这种“心乱如麻”的,因为这个词形容红娘的心情似乎不是太准确,但形容三太太梅珊的心情则再准确也没有了。
    紧接着又唱了《苏三起解》,是二重唱,但只唱了两句。与此同时,四太太发现了那间“死人屋”:《女起解》——西皮流水苏三离了洪洞县,将身来在大街前。。。
    这段大概是为了让情节更加流畅些,似乎没有太多的深意。
    52分钟左右,在三太太房中打麻将时,高医生播放三太太当年的演出录音:《御碑亭》——西皮导板转散板一见休书如刀绞,只为归家那一宵。行至中途风雨暴,碑亭避雨起祸苗。那边又来一年少,两厢无言坐一宵。清清白白我得贞节保,儿得娘啊!谁知他疑心起风潮!
    这段就有意思了。《御碑亭》是说孟月华因雨夜与一陌生男子在御碑亭共处而被丈夫疑心,被休弃,后来真相大白的故事。这段唱是孟月华冤屈得申时对丈夫说的话。有趣的是,在这个桥段中这唱段只放到“两厢无言坐一宵”,后面的两句没放。结合当时梅珊与高医生的奸情,像是梅珊的诺言,又像是一种暗暗的讽刺。
    89分钟左右,四太太假孕暴露,被封了灯,而她为了惩罚泄密的雁儿,揭发了雁儿自己在屋中点灯笼的事儿。雁儿受罚后,二院点灯,三太太在楼顶上唱:《桃花村》——西皮流水非是我嘱咐叮咛把话讲,只怪你呆头呆脑慌慌张张。 今夜晚非比那西厢待月,你紧提防,莫轻狂, 关系你患难鸳鸯,永宿在池塘。 已然错情生波浪,怎能够粗心大意你再荒唐。 鼓打二更准时往,桃花村口莫彷徨。 你不要高声也不要嚷,你必须眼观四路耳听八方。。。
    其实后面还有几句,但片中没唱完,因为要用戏说的话已经说清楚了。这段是梅珊在警劝颂莲。前两句完全就是片中人的口气,是一种友好的嗔怪,语气情绪都精准到位;第三句不知是不是有意与前面的《红娘》唱段想呼应,居然还提到了“西厢待月”;第五、六句,“鸳鸯永宿在池塘”则是提醒颂莲的人生目标;往下几句也全是对颂莲的提醒与劝告。这段唱与影片情节帖合得特别好。
    然后颂莲说出名言:这院儿里人像什么?像狗像猫像耗子,就是不像人。
    115分钟左右,梅珊死后“闹鬼”原是四太太在放留声机,就是《御碑亭》的唱段,先唱的是前面播放过的那段西皮导板转散板,声音很悠远,隐隐传来,不过这次带上了最后两句的哭头,“儿得娘啊!谁知他疑心起风潮!”这句听得特别清楚,似乎是梅珊的悲啼。接下来又唱了这段快板:《御碑亭》——西皮快板(原系生旦对唱,但此中只留了旦角部分)自幼父母娇生养,盈盈十五嫁王昌。既读诗书你不思量,奴岂是柳絮就随风扬。风雨难测人难量,暗室何必日月光。阴谋毒计良心丧,休书好比杀人场。手摸胸膛想一想,无义的王魁比你强。
    这段前四句是单人演唱,后面六句则由女声合唱,而且反复了三次,与其说是梅珊对老爷的斥责,对二太太的控诉,不如说是颂莲的呐喊。
    《大红灯笼高高挂》是部不错的电影,多年后的今天重新来看也还是不错。片中有大量的京剧元素,不仅是这些唱段,还有在远景中大量使用的京剧锣鼓、哼唱等等,让京剧锣鼓这种外化的情绪与宏大的环境场面相结合,人、情、景、声融为一体,好!

    3 条评论: